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統回答了疫情大考面前中國人民為什么行,明確部署了“十四五”開局怎么干,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努力,在疫情大考面前實現了轉危為機、逆勢而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可載入史冊的成就。但也必須清醒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仍需進一步穩固恢復態勢,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實現“十四五”高質量開局。
疫情大考面前實現轉危為機逆勢而上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艱苦努力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推動經濟快速恢復,困擾中國人民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根本解決,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大臺階,經濟總量占全球份額提高到17.5%左右,實現了轉危為機、逆勢而上,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實現了“三個率先”。面對疫情巨大挑戰,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施了一系列紓困救助政策,凝聚全社會強大合力,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做到了“三個率先”。率先控制住疫情,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率先復工復產,短期內推出了8個方面90多項復工復產政策措施,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運行;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出臺了一攬子救助政策和幫扶措施,推動經濟快速恢復,在一季度GDP縮減了6.8%的情況下,二季度就由負轉正,全年有望增長2%左右,將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呈現了“兩個超預期”。一是外資外貿形勢超預期。得益于我國較早較好控制住疫情,國際社會對我國防疫物資需求加大,且部分訂單向我國轉移,我國外貿出口增速明顯高于其他主要經濟體。我國前11個月貨物出口按美元計價累計增長2.5%;外商直接投資逆勢增長,前11個月累計增長4.1%,比去年同期高出1.5個百分點。二是市場主體韌性超預期。在疫情造成全球需求嚴重萎縮的情況下,得益于我國及時出臺的一系列救助政策和持續的改革創新,企業盈利狀況逐步改善,市場主體保持旺盛活力。前10個月利潤總額累計增長0.7%,實現由負轉正。市場主體數量達到1.36億戶,創歷史新高。前三季度全國日均新增市場主體6.7萬戶,新增企業法人2.2萬戶,不但沒出現企業大面積破產,反而呈現了市場主體的逆勢增長。
部署了“一個新戰略”。面對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新變化,中央主動調整發展戰略,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明確的戰略部署,確定了主攻方向和著力點。本次經濟工作會議上,對明年構建新發展格局如何開好局起好步作出了具體安排。可以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我國發展全局的長期性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一項戰略性部署。
總體來看,今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這集中體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對黨中央權威、人民至上、制度優勢、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科技自立自強這五大規律的深化認識上。面對疫情這次綜合大考,在黨中央帶領下,全國人民上下同心,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再次彰顯了我們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再次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再次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強勁動力,再次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奉獻精神和集體主義的強大凝聚力。
穩固恢復態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心,鞏固經濟持續恢復勢頭,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世界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蔓延,一些國家遭遇了第二波疫情高峰,加之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滯后且量產能力不足,全球經濟恢復仍存較大不確定性,政策外溢效應和經濟波動仍將持續加大,經濟復蘇分化和不平衡態勢將更趨明顯,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同時,國際分工加速調整帶動跨境貿易投資與產業格局變化,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嚴峻。
國內經濟復蘇態勢仍需鞏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勢頭良好,很多領域已經達到或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居民就業總體穩定,11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已超額完成全年目標。生產供給回歸正常,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國內需求繼續回暖,前11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2.6%,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0%。同時,我國經濟恢復過程中仍面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潛在風險和挑戰依然較大。疫情使重點人群就業壓力突出,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業恢復偏慢;小微企業恢復相對滯后,經營仍面臨市場拓展難、融資難、人才吸引難、創新升級難等挑戰;收入分配和消費差距有所拉大,低收入群體下降更為明顯;金融風險有所累積,企業債、地方債違約風險上升,經濟持續復蘇的勢頭仍需進一步鞏固。
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嚴密防范各種風險挑戰,鞏固經濟持續向好勢頭,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強調,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維持一定新增專項債務規模,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有序退出緩繳社保費等臨時性救助政策,優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采取措施分類穩妥處置地方融資平臺和國企債務風險。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穩妥退出臨時性階段性政策,著力優化風險防范處置機制,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同時,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
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主動戰略調整,是中國經濟在新的歷史階段下“育新機、開新局”的重要戰略選擇,是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
從發展階段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轉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全球大國發展階段轉換期的必然規律,是大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解決這些短板和梗阻問題,關鍵在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就要求必須暢通國內大循環,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從發展環境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應對內外環境變化、實現更加安全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我國外部壓力不斷增大,外部需求不振,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抬頭,部分西方國家對我國打壓遏制升級,全球治理體系加速重構,外部循環帶動作用進一步減弱。這要求我們必須積極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構建內外平衡、循環互動的新發展格局。
從發展條件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基礎和條件變化、重塑我國競爭新優勢的需要。近年來,我國要素稟賦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優勢逐步減弱,創新瓶頸制約日益顯現。這種條件下,我國必須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換動力的步伐,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打破創新瓶頸,加快形成創新型經濟,重塑競爭新優勢。
會議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具體要求,牢牢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同時做好需求側管理,著力抓實抓好八大任務,確保抓出成效,并發揮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牽引性作用。突出強調,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積極擴大內需。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支持平臺企業依法規范發展,加強平臺規制。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積極主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現代化新征程已經開啟,“十四五”開局即將邁出堅定第一步,我們必須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齊心協力、開拓進取,扎實做好各項經濟工作,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