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字鄉玉豐村的馬文虎,他家以前因缺技術、缺資金,2014年被列為建檔立卡戶。如今,他家建起了新牛棚、種植了三十余畝蔬菜,辦起了砂石代售點,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小老板。
走進馬文虎家,漂亮的二層樓房讓人眼前一亮,寬敞的院子里擺放著各種農機具。牛棚里,馬文虎與妻子馬艷蕓正在給牛添加草料。門外的半掛車內拉滿了新進購的水泥,準備售賣給村民,這是馬文虎去年拓展的新業務。
正是因為兩口子敢闖敢拼,才成就了如今的幸福生活。2013年以前,馬文虎一家一直在新疆生活,自己在外務工,妻子在出租屋內照看孩子,一年的收入僅能維持溫飽。
馬文虎說,想起以前的事情是真的困難,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伊犁也去過,烏魯木齊這一帶也去過,一天只能混個嘴(勉強溫飽),以前打工只能靠一個人,妻子在家看孩子沒法干活,一天掙個一百元只能夠生活費。
聽說家鄉精準扶貧政策很好,一心想致富的馬文虎帶著一家人回到了家鄉。但回家后缺乏發展資金讓馬文虎犯起了愁。
馬文虎說,回來的日子也沒有辦法,手里關鍵是沒錢,回來也就想著種點地,喂幾頭牛,想去信用社貸點款,去了之后信用社沒法給你貸款,人家需要抵押,我家房子太爛,家里要牛沒牛、要羊沒羊,要只雞都沒有,給你沒辦法貸款。
村里了解到馬文虎家的情況后,2014年將他們一家納入建檔立卡戶。在村干部和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馬文虎申請了5萬元的金融扶貧貸款,購買了3頭基礎母牛,剩下的錢用于種植青貯玉米。為了提高種養殖水平,馬文虎積極參加村里舉辦的各類種養殖培訓班學習技術,培訓之余,馬文虎還經常向村里的種養殖大戶學習,并借助各種手機軟件在網上學習種養殖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到2016年底,馬文虎家的牛存欄數量已有8頭,種植面積也達到了10余畝,一家人從危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二層小樓,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馬文虎說,把那段時間都熬過來了,現在過得好得很。干啥都有補貼,腌草養牛都有補貼,現在日子紅紅火火的。
說起馬文虎,村里人直豎大拇指,都夸他們夫婦二人肯吃苦、能干事。
村民馬文成說,馬文虎在我們村上是一個致富能手,以前家中一無所有,這幾年又種菜又養牛,家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是這兩口子能吃得下苦,從早上一直忙活到晚上不回家,現在牛也養的多,今年種菜掙了三十多萬,生活過的很好。
“求人不如求己,只要敢拼,日子就能過好。”這是馬文虎時常掛在嘴邊的話。脫貧后的馬文虎并沒有安于現狀,2019年底,馬文虎辦起了砂石代售點。同時,他通過流轉土地把種植規模擴大到了30余畝,建起了新牛棚,現在牛存欄達到了18頭。對于未來,馬文虎充滿信心,自己仍然要鼓足干勁,爭取過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