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粉條是白色的,可西吉縣公易鄉西冶村的回族群眾卻把他們加工的潔白如銀的洋芋粉條叫做“紅粉條”,你說怪不怪?常言道:“話必有因”。那我就說說這“紅粉條”的來歷吧。
1936年9月的一天,西冶村耀州山梁上來了三個掉隊的紅軍戰士,被村民余恒義接到家中。吃飯間,一個操著
南方口音的紅軍戰士指著碗里黑乎乎的粉條問:“這粉條是啥做的?”
余恒義抓了一把扁豆說:“就是這豆子磨粉做的。”那紅軍戰土搖了搖頭,指著洋芋說:“用土豆做的粉條才好吃呢。”接著就把洋芋磨粉的方法比劃著說了一遍。
余恒義聽了雖然似信非信的,但在熱心的紅軍戰士的催促下,他還是叫妻子按紅軍的指點,切了一背簍洋芋,和著扁豆一起磨了,過籮吊包,果然,粉條又白又多。
于是,村里的幾位老年人,要求紅軍給他們傳授洋芋磨粉做粉條的技術。三位紅軍戰士雖然思念部隊心切,但還是住了十幾天,待余恒義他們把下粉的技術學會后,才匆忙上路了。
打這以后,紅軍傳授的洋芋磨粉的技術越傳越廣,粉條也越做越好。為了紀念紅軍,這里的人們就把這種洋芋做的粉條叫做“紅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