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湖鄉張撇村權治平的扶貧車間,既增加了企業效益,又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還實現了企業節能環保的發展目標,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走進震湖鄉張撇村扶貧車間,記者被貼在墻上醒目的標語所吸引:扶貧車間是我家,脫貧致富你我他。工人李彩虹正在認真搬運廢棄木料。李彩虹是張撇村建檔立卡戶,一家五口人,丈夫在家務農,為了增加收入,自三月份扶貧車間復工復產以來,李彩虹就到車間務工,現在每月有三千元的穩定收入。
李彩虹:
我三月份在這里開始干活的,一天100塊錢,也方便,挺好的。(干完一天的活),晚上能照顧家里、能照顧娃娃、老人,能種莊稼,也能掙上錢
為推進扶貧車間轉型升級,扶貧車間負責人又新建了新能源扶貧車間。新建扶貧車間占地面積1萬平米,其中生產車間1900平米,附屬設施450平米,場地硬化8000平米,引進年產2萬噸生物質顆粒生產線一條,年收購農作物秸稈、廢舊木材等農村廢棄物達三萬噸以上。
扶貧車間負責人權治平告訴記者,兩年來,扶貧車間在參與地方經濟發展、帶動貧困戶務工增收、承擔企業社會義務等方面發揮了很好作用。讓困難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務工增收,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權治平:
習近平總書記6月視察寧夏,考察扶貧車間時強調,扶貧車間要優先吸納建檔立卡戶,讓他們實現家門口就業,既掙了錢,又照顧了家庭,一舉多得。我們扶貧車間目前吸納建檔立卡戶23人,幫助他們實現家門口就業,每人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記者看到,在車間院子里,一輛輛載滿木材原料的貨車接踵而至,這些木料大都是從周邊村民家里收購來的。
記者:咱們這些廢棄的木材都是從哪里來的呢?
廠長:這個主要還是從老百姓家里收來的,這兩年的土坯房拆遷,還有這些樹這一類都是從老百姓(手里)收來的。
記者:咱們收購的價格是多少?
廠長:價格一噸是260元。
木料到了車間,經過一系列加工,變廢為寶,一塊塊生物顆粒被生產出來,而這些生物顆粒主要用來做公司銷售生物質顆粒爐的燃料。
廠長:
我們車間生產的這個生物顆粒,主要是配合這個節能爐做燃料,它的優點就是節能環保。
如今,新建扶貧車間發展勢頭良好,靠銷售生物質爐和生物顆粒一年有七八十萬元的收入。權治平說,他打算繼續調整生物爐具及生物顆粒銷售戰略,全面打開市場,讓車間效益越來越好,帶動更多的困難群眾走上脫貧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