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王寧,1970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西吉縣平峰鎮人,加拿大皇家大學領導力和管理文學碩士,首都師范大學中學化學教學法研究生,北京師范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大興區政協常委,北京市高級校長,現任北京市大興區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特級紫禁杯優秀班主任、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
大學畢業后,王寧帶著簡單的行裝,在家人滿含不舍、期待和祝福的目光中離開家鄉來到了首都北京。在北京市大興區黃村一中開始了他的教育征程。從小在大西北黃土高原的山溝溝里長大的他,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奮斗歷程,更不會忘記家人對他的囑托和厚望。
初為人師,王寧憑著青年人的熱情與自信,憑著對教育事業的赤誠與熱愛,肩負起了班主任工作。面對比自己只小幾歲的學生,他第一件事就是給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在我國大西北的黃土高原上,有這樣一名學生,他從小家境貧窮、生活困難。在他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第一次穿新球鞋。他從小學習認真勤奮,成績一直全班第一。上初中時家離學校20多里地,每次回家背一個星期的粗面干糧饃饃,早、中、晚飯都是一杯水一塊干糧饃饃,然而他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1986年,他以全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縣重點高中。1989年高考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績考取省重點大學。進入高等學府的他沒有滿足,準備參加199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考。在校期間,他還擔任系、校學生會干部,被學校聘請為學生輔導員,兼低年級的班主任。工作上的疲勞、學習上的壓力,使他的身體極端疲憊。1992年11月,他住進了醫院,在病床上他還堅持學習,出院后匆忙參加研究生考試,終因英語成績未達標準而落榜。但由于四年來他的成績優秀、工作能力突出,大學畢業時學校給了他留校的機會。然而他卻選擇了中學,甘愿做一名中學教師。”
當學生們知道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們眼前的班主任王老師時,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從學生的眼神中,王寧看到了他們的感動。從他們的掌聲中,王寧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對孩子們的激勵和觸動!
作為一名教師,他始終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時時處處以自身的言行熏陶感染學生,他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作為班主任,他帶過的班級,每年都被評為優秀班集體、先進團支部,學習成績一直在年級名列前茅。1997屆高三(4)班被評為北京市中小學優秀班集體,團支部被共青團北京市委授予北京市“紅旗團支部”稱號;2000屆高三(4)班又多次被評為市、區級先進班集體。作為任課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大膽嘗試,創新思維,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在素質教育中也摘取了累累“碩果”。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王寧十分關注貧困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一方面,他秉持“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信念,在遠離家鄉之地,不斷拼搏奮斗,積極進取,在成就學生成長、成才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一方面,他關注家鄉、熱愛家鄉、服務家鄉、回報家鄉。在他的多方聯絡和辛勤奔走下,2009年,專門針對平峰中學優秀貧困學子的“愛心苑、手牽手”北京希望愛心基金會成立了。
十幾年來,他肩負社會責任,和基金會的愛心人士一起,堅持不懈地助學助困。16年來以捐資助學的方式,先后資助平峰中學優秀貧困學子1000多人,共計資助金額超120萬元。向平峰中學捐贈筆記本電腦17臺,裝備多媒體教室1間,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平峰中學的辦學條件。
王寧從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開始,在不斷努力和進取中,漸漸走上行政崗位。從擔任大興一中班主任開始,歷任年級主任、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長、大興區舊宮中學校長、大興區第七中學校長、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他說:他是驕傲的,因為他始終是一名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的行路人;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始終在前行路上,不斷地凈化心靈、提高精神境界、提高自己實施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始終不忘初心,無愧于師生,無愧于神圣的職業,無愧于自己的本心。
他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被北京師范大學聘請為客座教授;《中國教育報》人物畫廊專版中采寫他的事跡,以人物通訊《他愛每一片綠葉》宣傳了他的教育教學業績;中央電視臺全國教師欄目以專題片《青春無悔、事業有成——全國優秀教師王寧》記錄了他的教育情懷及奮斗故事;北京電視臺以宣傳片《教育戰線上的優秀共產黨員——記北京市大興區優秀黨員王寧》展示了他的成長歷程和先進事跡。
作為北京市大興區政協常委、北京市政協委員,他以“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深扎一線,參政議政、履行職責。他深知,這是榮譽,更是責任;作為一校之長,他將堅持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認真履行校長職責,努力把師生的成長當作最高的榮譽,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最終實現各自的人生價值。他以“繼承中發展、發展中創新、創新中提升”作為辦學理念,引領教師傳承學校優良傳統,弘揚新時代教師精神,倡導做有溫度的樹人者。以“聚焦職責使命,強化責任擔當,反思改變提高”作為治校治學之道,追求并創建和諧的校園文化,倡導行為示范,培養并提升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人生之路漫漫,但初心不改,奮斗依舊。對于家鄉的父老鄉親,他的信條是“跨越千山萬水,丹心總是映明月;走過東南西北,赤誠永遠向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