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正處于愛國主義情懷啟蒙和筑基階段,國家層面以法治手段強力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為學校常態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基本遵循。
大樹扎根于沃土,高樓立足于基石。要想在廣大中小學生心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學校須自覺肩負責任,既要胸懷“國之大者”,更要用好課程、場域等“小微資源”,探索新時代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路徑。
整合課程資源,筑牢教育之基
學校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一陣地”。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用好課程資源。學校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科特點,合理設置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加強思想政治課與道德法治課教學,通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學生傳授愛國主義的基本知識和核心要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擺脫傳統思政教育的說教形式,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探索采用案例分析、討論和互動式教學等,把抽象的文化概念轉化為青少年可直接感知的承載實體,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激發其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
同時,其他各學科教師也應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教學相關內容,通過教材的選擇和設計,培養學生對祖國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熱愛和認同。比如,在語文、歷史等學科中,穿插對經典名著、歷史典故的講解,帶領學生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數學、科學等學科中,通過講述科學家的愛國故事和感人事跡,引導學生學習其精神品格;在美術、音樂等學科中,將我國藝術發展史相關內容融入教育教學,在提升學生審美素養的同時,引導其逐漸夯實愛國主義情感基礎。
打造文化場域,拓寬教育之“境”
愛國主義教育“入腦、入心”,離不開學校與家庭、社會的深度協作與融合。學校應通過營造沉浸式教育場域,讓學生濡養在愛國主義教育的文化氛圍和真實情景中。
文化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能量場。學校應推動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家庭文化有機結合,充分發掘學校、家庭在歷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資源,因地制宜,營造特色鮮明、有機融合的文化氛圍,在具體情境中增強愛國主義的文化生命力。比如,學校可以在校園中設置愛國主義標語、展板等宣傳物,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英雄人物事跡和國家發展成就等內容,將愛國主義的理念和精神遍灑校園;設立紅色校史墻、紅色故事石雕、歷史故事紀念碑等,并巧妙融于校園環境之中,使學校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沉浸式教育的場域;開展各類家校共育主題活動,加強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通過教師、家長言傳身教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鼓勵學生為國家繁榮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校外場館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大平臺。學校應充分發掘多方面資源優勢,積極搭建多維育人平臺。例如與紅色革命村鎮、歷史場館、博物館、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等共建,形成文化共創、師資共享、活動共設的愛國主義教育大平臺。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主流新聞媒體和社交網絡等平臺,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開展實踐活動,煥發教育之“彩”
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當把實踐作為重要手段。各級各類學校應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親身體悟將愛國主義的理想情懷轉化為實際行動。
于紀念館和歷史遺跡中尋找愛國足跡。通過實地參觀,學生可以站在歷史的現場,真切體會歷史事件的影響、領略歷史人物的風采,親身感受中國悠久歷史的宏偉壯闊,提升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參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導覽講解、展覽觀摩等形式,了解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和具體過程,直觀而深刻地體會革命的艱辛歷程和英雄人物的犧牲奉獻,由內而外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于社區服務活動中體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社區是最小的居民組織,最貼近社情民情。通過參加社區服務,學生既能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和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能力,還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作為公民的責任和義務,認識到人的社會價值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從而更加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另外,參與社區活動有助于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發展。通過與他人互動交流,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興趣與優點,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形象,同時可以取他人之所長,在交流合作中提升自我。
于文化體驗活動中領略中華民族之風采。學校應創設并組織多種形式的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如書法、繪畫、剪紙、民間舞蹈等,讓學生在體驗中深入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爛多彩。通過學習和實踐,學生可以提升藝術表達能力,形成對美的感知和欣賞能力,進一步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自豪感。此外,學校還應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愛國主題的展板或宣傳冊,使“內化于心”的愛國熱情通過個性化創作“外化于行”,在培養學生愛國精神的同時提升其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
于紅色研學實踐中且行且思且收獲。作為研學旅行的一種形式,紅色研學是以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為學習內容和目標的校外實踐活動。紅色研學以行走、體驗、思辨、實踐為路徑,促進真正有意義的深度學習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參與紅色研學實踐,學生能夠在情感上與歷史人物產生共鳴,更加深入了解中國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的內涵和意義,增強歷史意識和文化自信。需要強調的是,紅色研學通常涉及艱苦環境下的實踐活動,學生需要面對多重困難和挑戰,進而培養他們艱苦奮斗的品質,使之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