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洛桑江村帶領全國人大常委會調研組,來我縣專題調研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脫貧攻堅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彭友東,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市長馬漢成及市縣領導羅永紅、王學軍、楊大素、李聰等參加調研。
寬闊的將臺堡紅軍會師廣場上,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紀念碑莊嚴矗立。洛桑江村一行沿著臺階拾級而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瞻仰了會師紀念碑,聆聽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一路浴血奮戰,在將臺堡勝利會師的壯闊歷史。
走進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洛桑江村先后來到三軍會師紀念館、中南海情系西海固展廳和紅軍長征民族工作檔案館,詳細了解紅軍當年與西吉老百姓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故事以及勤勞樸實的西海固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擺脫貧困、砥礪奮進的光輝歷程。
翠綠的樹木環繞著偏城鄉下堡村,遠處的青山連綿不斷。扶貧車間內一派忙碌景象,洛桑江村與車間負責人交談,詳細了解產品銷售和村民收入情況,得知車間帶動全村30余戶建檔立卡戶實現穩定就業,并且每日有100元左右收入,洛桑江村給予肯定,他說建設扶貧車間帶動村民增收這種做法很好,滿足了村民“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是幫助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的有效模式。
在村部,洛桑江村通過觀看專題片、聽取匯報等形式,全面了解了我縣脫貧攻堅“四查四補”、教育扶貧、醫療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等情況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近年來,西吉縣大力實施脫貧富民共建小康行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積極穩就業助創業促增收,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5.13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4%下降到2019年的0.95%,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穩步提升。
洛桑江村說,作為寧夏人口第一大縣、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六盤山集中連片重點扶貧核心區,也是寧夏最后一個脫貧摘帽縣,西吉縣要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營造民族團結、和睦相處的社會環境;要繼續大力發展“四個一”林草產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共同創造環境優美、生態和諧的生活環境;要繼續結合脫貧攻堅“四查四補”,進一步提高醫療、教育水平,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讓群眾生活得放心、安心、舒心,攜手致富奔小康。
王學軍表示,西吉縣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打贏打好打脫貧攻堅戰相融合、相促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向黨中央和區、市黨委、政府,向全縣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記 者:蘇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