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介紹
何進宇,1986年11月出生,西吉縣新營鄉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寧夏大學留聯會理事。現為寧夏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在寧夏這片廣袤而蒼涼的土地上,有一位滿族青年,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在水利工程領域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他,就是何進宇,一位從西吉縣走出的工學博士,現任寧夏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同時也是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訪問學者及寧夏大學留聯會理事。
在這片干旱與希望交織的土地上,他用汗水澆灌夢想,以智慧耕耘未來,成為水利工程教育科研領域一顆璀璨的新星。
何進宇出生在西吉縣的一個普通家庭。這里黃土高原的溝壑縱橫,干旱少雨,土地貧瘠。但正是這樣的環境,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對知識的渴望。從小,他就對家鄉的水土資源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每當看到鄉親們因缺水而愁眉不展時,他的心中便種下了一顆改變命運的種子——要用所學知識,讓這片土地煥發生機。
懷揣著對水利工程的熱愛與夢想,他踏上了求學之路。從本科到博士,他一路披荊斬棘,不斷攀登學術高峰。在求學期間,他不僅系統地掌握了水利工程的專業知識,還積極參與各類科研項目,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他的勤奮與才華得到了導師和同學們的高度認可,也為他日后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到寧夏大學,他迅速成長為教學崗位上的佼佼者。他深知,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塑造靈魂、啟迪智慧的過程。他始終秉持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理念,用心用情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在課堂上,他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講解每一個知識點;在課外,他耐心解答學生的疑問,關心他們的成長與發展。他主講的多門本科生核心課程和研究生課程,都深受學生喜愛。在他的悉心指導下,一批批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成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圍繞教學工作,他主持了寧夏大學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項目1項,參編教材1項,指導學生獲國家級學科競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2項,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2項、自治區級2項,校級4項,入選寧夏“互聯網+教育”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項目,并多次榮獲“寧夏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優秀指導老師”“寧夏大學畢業實習優秀指導教師”等稱號。在科研領域,他更是展現出了優秀的創新能力與實干精神。
他深知,干旱地區農業水土資源的高效利用與調控是關乎民生大事。他深入田間地頭,將理論研究與農業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在膜下滴灌技術、粉壟耕作技術、農田凍融水熱鹽技術等領域,他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些成果不僅有效促進了寧夏干旱地區農業的節水、節肥、增產、提質與增效,還為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與技術保障。他主持了國家級科研項目課題2項,寧夏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2項,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寧夏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項目1項,發表國內外高水平學術論文20余篇,發明專利4項,地方標準3項,團體標準4項,成果登記4項,獲“寧夏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獲“寧夏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三等獎2項,入選“寧夏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項目。
作為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訪問學者和寧夏大學留聯會理事,他積極投身于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利用自己的學術影響力和人脈資源,積極引進國際教育資源與合作項目。他多次出訪以色列、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研討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交流學術思想、分享科研成果。
在教學科研工作之余,他先后擔任本科生班主任、研究生輔導員、工會委員與基層黨支部書記等職務,工作上積極主動、銳意進取,得到了學院領導、同事和學生的認可與肯定。
他帶領黨支部榮獲寧夏大學“建黨百年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他主持寧夏大學首批校級“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項目1項、主持寧夏大學基層黨建研究課題1項、榮獲“寧夏大學優秀基層黨員干部”“寧夏大學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稱號等。
他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嚴謹的治學態度、無私的奉獻精神,在水利工程教學與科研領域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他不僅是學生心中的良師益友,更是推動寧夏乃至全國干旱地區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何進宇將繼續在水利工程的廣闊天地里深耕細作,用智慧與汗水澆灌出更加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