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提煉我們黨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五個“必須統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其中第一個是“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這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經濟思想所貫穿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化認識和切實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蹄疾步穩推動高質量發展。
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就要把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建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自覺上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對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從中國實際出發、順應經濟發展規律搞好經濟建設的基礎上進行艱辛探索和實踐,逐步找到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條正確的道路。可以說,這條道路的探索、形成、拓展,始終是圍繞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個核心問題進行的。這是一個在實踐基礎上不斷認識客觀規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歷史過程,是一個沒有做得最好、只有做得更好的歷史過程。從計劃經濟到“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這么一步步向前走出來的。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大創舉,因為在這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征。
在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探索和理論認識一直沒有停步,沒有止步于“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堅定恪守、對真理追求的歷史自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引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航船破浪前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思想引領實踐,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正是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下,我們沿著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確道路奮力前行,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建設上不斷取得進展,才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1979—2023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8.9%,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3.0%的平均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4.8%,居世界第一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新臺階,2024年預計超過130萬億元。同時要看到,在歷史長河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是一種新體制。無論是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方面,還是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方面,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不斷總結和運用經驗中做得更好。要從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壯闊歷史進程中深刻體悟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不斷增強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關系的歷史自覺,以歷史自覺打開歷史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