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必將為你打開一扇窗”。硝河鄉新莊村的馬金龍雖歷經挫折與磨難,但坎坷的命運并未讓他喪失對生活的熱愛。借助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以及自身的努力,靠發展養牛產業脫貧致富,被十里八鄉傳為佳話。
來到硝河鄉新莊村馬金龍家,寬敞明亮的房屋,令人眼前一亮。馬金龍正在牛棚里給牛添草,雖然只有一只胳膊,但他動作熟練,干起活來似乎不受影響。
2017年以前,馬金龍靠在外打零工補貼家用,收入不穩定,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村上多次動員他發展養牛產業,但他仍心存顧慮,抱著試一試的態度,2017年他回家貸款嘗試養牛。
在購進四頭基礎母牛后,馬金龍開始精心飼養。正當他滿懷信心準備大干一場時,命運卻無情地給了他當頭一棒。2018年9月,馬金龍在鍘草時,右胳膊不幸被卷進鍘草機。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給他和整個家庭籠罩上一層陰影。
是就此消沉,一蹶不振,還是重拾信心,走出陰影?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馬金龍深深地陷入了迷茫。看到可愛的孩子和賢惠的妻子,馬金龍突然深感歉疚。他意識到,不能再這樣消極下去了。在親朋好友、村干部的勸說和自我心態的調節下,馬金龍漸漸從災難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僅靠左肢鍘草、提水、開車......雖然異常艱難,但他咬緊牙關,不屈不撓,將這些困難一一克服。他慢慢地適應了一只胳膊的生活和勞動。
由于自家地處高坡,水、電不通成為馬金龍養牛路上的“攔路虎”,用水要到10公里外的地方開車去拉,行動不便的他更是困難重重。駐村工作隊了解后便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他解決了燃眉之急。
完善了基礎設施后,憑借著勤勞能干,馬金龍將養牛產業經營的有聲有色,還成了第一書記王元明經常在村民會議上給大家樹立的榜樣和典型。
所以說,馬金龍也是我們全村脫貧攻堅過程當中的一個優秀的典型,這是我們大會小會都在講,以他為榜樣,讓群眾有榜樣可學,做出樣子,跟著學,大家都有所思考,這是我覺得比較欣慰的一件事。
今年,馬金龍出欄了三頭西門塔爾肉牛,收入兩萬多元,這更加堅定了他養牛的信心。如今,他家的牛存欄量達到十頭。嘗到甜頭的馬金龍并未滿足現狀,在村干部的幫助下,他又貸款二十萬元準備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人的一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但我們并不是生來要被打敗。如今的馬金龍對生活充滿信心,他說,有黨的好政策,再加上自己肯吃苦,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記者:張甲杰 張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