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幫扶點對點 真情服務心貼心
用心關愛困難群眾是搞好扶貧的內生動力。只有心貼心扶貧,才能急貧困戶所急,想貧困戶所想,解貧困戶所難;才能用切實的幫扶方案,幫助貧困戶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才能扶貧扶到位,扶到貧困戶心坎上。
因地制宜 因戶施策 精準幫扶有實效
內蒙古開魯縣慶合村第一書記于慶雖然駐村工作時間不長,但他通過入戶走訪等方式,很快熟悉了全村各戶特別是每個脫貧戶的情況,經綜合分析考量,決定因戶施策,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
耿淑麗是脫貧戶,在扶貧政策幫助下,家里已經開始做起了庭院養羊。于慶在入戶調研時發現,耿淑麗家的庭院養羊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養殖技術不成熟,二是缺乏發展資金,如果不及時解決問題,不僅前期幫扶工作前功盡棄,還存在返貧的可能性,必須“扶上馬再送一程”。他邀請縣里的科技人員來到耿淑麗家,就防疫、驅蟲、接羔保育等問題面對面培訓、手把手指導,并為她落實了5萬元金融扶貧貸款擴大養殖規模,為耿淑麗一家人鼓足了干勁。
春節臨近,在萬家期盼團圓的時刻,一場無情的大火讓低保戶劉翠文的家毀于一旦。“有工作隊、有村兩委在,一定幫你們解決困難。”及時趕到的于慶給劉翠文吃下寬心丸。他積極協調民政、紅十字會和住建等部門,爭取到臨時救助金6880元、危房改造資金23252元,避免劉翠文因災致貧。
于慶還結合村里實際,與村兩委班子成員理清了壯大集體經濟發展思路,落實了80畝集體土地的紅干椒種植,村部旁閑置空地養殖種兔,村里衛生室閑置房開網店賣特產以及村廣場出租等發展規劃。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正在村里制定振興計劃的于慶迅速轉變了角色。“脫貧攻堅戰是一場戰斗,疫情防控更是一場硬仗,作為共產黨員,責無旁貸!” 檢測卡口于慶始終沖鋒在前。
東來高速路口,是開魯縣唯一一個高速出入口,是全縣疫情防控外防輸入的重要卡點。正月初三返崗后,于慶成為高速檢測卡口臨時黨支部負責人,面對平均日通行400多輛車流,于慶始終堅持在崗。他說:“作為黨員,無論干啥都要把責任扛在肩上!”
“不讓一個人掉隊!”
拖落村地處集中連片貧困的烏蒙山腹地,邊靜2018年2月到拖落村擔任第一書記,兩年派駐期滿,今年因為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保持派駐隊伍穩定,過完年邊靜又回到村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3名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干部們一道起早貪黑,在拖落村設起“卡點”,落實防控措施。抓住各地復工復產機會,動員村民外出務工,村里100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基本都出去了。
邊靜觀察,貧困地區群眾脫貧里,見效最快的是外出務工,一年能賺好幾萬;中期要靠扶貧產業;而最長遠也是最根本的,是抓好村民素質和鄉村教育。審計廳掛鉤以來,拖落村硬件變化天翻地覆:進村通組的道路硬化了,主路還裝了路燈;156平方米的衛生室拔地而起,頭疼腦熱小病不出村;新建的學校占地22畝,設施條件全鎮一流,120個孩子寄宿住校,離家遠的學生也有熱騰騰的午飯吃了。而發展產業,村里主要靠“雙椒致富”——辣椒正改良新品種,花椒產業從無到有。也是去年,邊靜他們幫著聯系拉來20多萬棵花椒種苗,免費發給群眾種到陡坡地上。邊靜說:“這5000畝花椒3年掛果5年進入豐產期,村民能持續受益。”
下一步,邊靜介紹,主要是脫貧攻堅查缺補漏,并利用好滬滇對口幫扶項目,把村民活動場所的廁所廚房修好,把村里的大喇叭利用起來,播放脫貧致富、鄉風文明的節目。邊靜笑言,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我們不收兵,“不讓一個人掉隊!”
“做老百姓的工作,靠的是心貼心”
“沒想到楊書記在這個特殊時期還上門給我出主意,我心里別提多暖了。”固原市西吉縣沙溝鄉陽莊村村民馬成喜笑顏開。
可就在前幾天,馬成還是滿臉愁容。一家5口人,整天圍著5畝玉米地和3頭牛打轉,本來年收入2萬塊錢日子也算過得去,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交易市場關門了,牛也沒有了銷路,馬成有點擔心再過回“苦日子”。
正當馬成干著急的時候,西吉縣沙溝鄉陽莊村第一書記楊文智和村干部入戶排查發展短板,主動上門和他謀發展。“村里要招一批人去福建務工。你讓大兒子和兒媳婦出去闖闖。家里的牛和地,你老兩口管就行了嘛!”楊文智說,“去福建務工,咱政府可是有補貼的。干滿6個月就能拿到18000元補助,還包吃住。除此之外,每個月還能拿到四五千塊錢的工資。光這些,你算算,一個人半年下來能拿到多少錢?”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村勞務輸出工作的影響,陽莊村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精準施策,動態實時掌握春節返鄉人員務工需求和就業意愿,多渠道加大宣傳力度,主動跟進對接相關部門和企業,變疫情之“危”為勞務輸出之“機”。截至目前,該村相繼組織兩批共36名勞動力赴福建、浙江等地的企業務工,有效地解決了疫情期間勞動力轉移就業難題,為實現建檔立卡戶就業增收打下良好基礎。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未攻克戰場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西吉縣是寧夏最后一個脫貧摘帽的縣區,也是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
“做老百姓的工作,說難也不難,靠的就是心貼心。”對于扶貧,楊文智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對于貧困地區的扶貧,關鍵還是在幫扶方式。真正要讓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只有精神面貌改造、基礎設施改善、項目扶持三措并舉,才能真正讓貧困地區走上自我良性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