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馬建鄉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鄉各族干部群眾共聚發展之力、共謀發展之策、共享發展成果,讓“民族團結之花”結出了“鄉村振興之果”。
馬建鄉下轄13個行政村8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040戶20919人,其中回族人口占總人口45%。近年來,馬建鄉錨定“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創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為抓手,全面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采取外請“高手”,內尋“老手”,提升“新手”的辦法,選優配強創建工作隊伍,形成全員創建格局,通過創新“創建+”工作機制,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黨建、鄉村振興、平安建設等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同頻共振。聚焦“暖心惠民”“柔風細雨”“凝心聚力”“畫圓搭橋”“固本培元”“培根育苗”六大版塊,精心打造一條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街,讓九年一貫制學校、衛生院、派出所、司法所、圖書館、文化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等場所成為示范街上的“七色花瓣”,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走深走實。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充分利用戶外宣傳牌、橫幅標語、鄉村“大喇叭”、文化墻、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多層次多渠道加大宣傳力度,推動黨的民族政策和創建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持續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教案、進課堂,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孩子們心靈深處扎根;分層分眾開展“團結互助共致富”“移風易俗除陋習”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情感聯系、文化共性、心靈共鳴,讓民族團結理念融入生產生活、根植心靈深處。
全面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堅持在抓產業項目促發展、抓城鄉整治促提升、抓拓寬渠道促增收上下更大功夫,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成為全鄉最亮底色,持續用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廣“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努力讓全鄉群眾錢袋子更鼓,幸福好日子更久,臉上笑容更燦爛。
全面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過開展“佳節尚文明,志愿關愛行”“文化惠心,墨香迎新春”“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杯文體運動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以及開展“美麗庭院”“五好家庭”、移風易俗表彰大會,評選表彰“賢婆婆”“巧媳婦”“好鄉賢”“美麗庭院示范戶”等先進個人和農戶,使各民族在廣泛交往中互知、全面交流中互信、深度交融中互助。
全面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水平。以基層治理“1133”工作機制為抓手,整合鄉政府、派出所、司法所信息資源,優化矛盾調處機制,加強互聯互通,實現資源共享、共建、共治,推進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成為新常態,全鄉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民族團結的花朵在馬建鄉結出了越來越多鄉村振興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