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時節進入了春耕的關鍵期,廢舊地膜回收也進入了高峰期。西吉縣通過政策支持、因勢利導,大力推進廢舊地膜回收工作,助力春耕生產,改善人居環境。
在西吉縣工業園區廢舊地膜回收加工基地,裝載著殘膜的運輸車輛排隊將殘膜拉運到加工基地過磅稱量。集中回收的殘膜在這里將完成自身從有害到有益的一次轉化。在生產車間,殘膜通過粉碎、清洗、熱熔、拉絲和切粒。深加工后被封裝起來的塑料顆粒將進入市場被二次利用,從白色污染物變成晶瑩剔透的再生資源。
企業負責人李剛說,我們企業的廢舊殘膜回收加工從清洗、撕碎、污水處理再到消融加工,減少了環境的白色污染,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再利用。
家住火石寨鄉羅莊村的馬小明是廢舊地膜回收的受益者。記者見到馬小明時,他正將自己撿拾的一車廢舊地膜拉到收購點交售。他說:“黨和政府的政策很好,廢舊地膜也能回收。自己家里覆膜種植的面積較大,每次在翻地的時候他都會把廢舊地膜進行收集,積少成多之后,便拉至收購網點。”
農戶馬小明說,家里面每年種植五十多畝青貯(玉米)和馬鈴薯,殘膜堆到地里面也污染環境,政府的政策也好,殘膜都回收,一公斤0.9元,一車也要賣六七百元。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廢舊殘膜的回收利用,推動現代農業綠色發展。今年,西吉縣出臺了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實施意見,對廢舊地膜以每公斤0.9元的價格進行回收,其中每公斤企業承擔0.2元、縣財政每補貼0.7元。財政補貼部分將根據收購花名冊,由鄉鎮和農業農村局共同審定后,到秋收季節向農戶兌付。
殘膜回收基地負責人蘇炳門說,我們偏遠的鄉鎮有集中收購點統一送,今年我們一天回收700噸左右,去年我們總共回收地膜9600噸,周邊縣城我們回收了3000噸左右。目前為止,我們總共回收了(廢舊地膜)6800噸左右。
新膜保墑增產,舊膜回收利用。隨著覆膜保墑旱作節水農業技術不斷推廣,西吉縣以地膜玉米和覆膜馬鈴薯為主的旱作節水農業用膜需求量大。為減少殘膜對耕地和對農作物生長的危害,清除“白色污染”,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西吉縣按照“政府倡導、企業帶動、網點回收、群眾參與”的工作思路,大力開展宣傳,健全回收網絡,建立回收機制,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提高了農戶撿拾的積極性,推進廢舊地膜資源化利用,有效防治面源污染,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