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美好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學習、掌握一定的應急安全常識很有必要。
1.暴雨、洪澇常識
1.暴雨來臨前的準備措施
密切關注氣象部門關于暴雨的最新預報,低洼地區房屋門口應放置擋水板或堆砌土坡,及時清理室外排水管道設施,保持排水暢通。
暴雨、洪澇來臨時,危房周圍、高墻旁、洪水淹沒的下水道、電線桿及高壓線周圍、地下商場、地下通道等地勢低洼處都是需要警惕的危險區域。
2.暴雨駕車出行注意事項
如在駕車時遭遇暴雨,應遠離高壓線、圍墻、廣告牌等危險物,繞開涵洞、橋下等地勢低洼處。要保持視線清晰,減速緩行,打開前照燈和防霧燈,提醒其他車輛注意。切勿快速轉動方向盤,路上的雨水與路面浮土混合成的泥漿使路面非常濕滑,方向盤轉太快容易造成翻車事故。在涉水過程中應使用低速擋,盡可能不停車、不換擋。駛出積水區后還要低速慢行一段時間,逐步將水排出。
3.洪澇來臨前的準備措施
應密切關注政府部門、媒體等發布的暴雨、洪澇信息;危舊房屋或地勢低洼處的居民,應及時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備足食品、飲用水、藥品等應急物資;搜集木盆、門板、大件泡沫塑料、輪胎等適合漂浮的材料,以備急需。如果需要撤離,撤離前應關閉燃氣閥、電源總開關和門窗。
4.洪澇發生時的自救逃生方法
可向高處轉移,切記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被困時,可利用通信設備聯系救援,也可使用哨子、色彩鮮艷的衣服等發出求救信號。除非水沖垮建筑物或漫過屋頂,否則不要冒險涉水逃離。如被卷入洪水中,一定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東西。
2.燃氣安全常識
1.使用燃氣時的注意事項
通天然氣的房間,用戶不得再使用其他燃料,如瓶裝液化氣、煤等。
天然氣橡膠管長度不應超過2米,橡膠管不得穿過墻壁,應定期進行檢查、更換,發現橡膠管老化、龜裂、曲折或被損壞應及時更換。
燃氣器具每次使用后必須立刻關閉,每次使用前應確認安全無漏氣,方可通氣點火。
烹調時,廚房內應隨時有人照看,避免湯水溢出熄滅爐火,導致燃氣泄漏。
如遇供氣突然中斷,應將燃氣器具開關、室內燃氣總閥同時關閉,直至正常供氣后方可繼續使用。
2.用氣“六”不準
1、不準擅自拆、改燃氣設施和用具。如要拆、改(如裝修),須由具有相應資質的燃氣安裝、維修企業負責施工。確實需要移動燃氣計量裝置及計量裝置前的設施,必須經燃氣供氣單位同意。
2、不準將燃氣管道、閥門、流量表、燃氣器具等燃氣設施密封安裝,如裝在墻壁內、吊頂內、柜內、灶臺內等。
3、不準在安裝燃氣表、閥門等設施的房間內堆放雜物或住人。
4、不準在燃氣管道室內牽掛電線、繩索,或懸掛雜物。
5、不準私自開啟或關閉燃氣管道公共閥門。
6、不準非法使用燃氣設施和偷盜、轉供燃氣。
3.日常檢漏
常用方法是用毛刷蘸肥皂水涂抹在燃氣開關各接口處,如有氣泡出現,即說明該處漏氣。切不可用明火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燃氣單位專業人員處理。
為了及時發現燃氣泄漏,建議安裝家用燃氣報警器,另備一個滅火器,以防發生火災。
若發現室內燃氣設施或燃氣器具等發生泄漏,請按以下步驟操作:迅速關閉氣源總閥門;切斷戶外總電源;熄滅一切火種;迅速打開門窗;嚴禁開、關任何電器或使用手機,應到室外撥打燃氣公司搶修、搶險電話。
3.防溺水常識
1.不要到危險場所游泳
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游泳。不要輕易跳水和潛泳,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
2.不會游泳也別慌
落水者如不會游泳也不要驚慌,應屏氣捏住鼻子避免嗆水,并嘗試站立。如水深無法站立,應迅速采取頭后仰,口向上的姿勢,盡量使口鼻露出水面進行呼吸。不要將手上舉或掙扎,以免身體下沉。同時,應觀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體,向其靠攏。
3.科學組織施救
在野外發現有人落水,應利用身邊物品救人。可向水中拋救生圈、木板等漂浮物,讓落水者抓住不致下沉;也可遞給落水者木棍、繩索等拉其上岸。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可報警求助。
會游泳者下水施救時,要脫掉鞋子、外套。如果溺水者尚清醒,施救者要繞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潛入水下,從溺水者背面或側面托住其腋窩或下巴使其呼吸,將其拖帶上岸,避免與溺水者正面接觸,防止被其抓、抱。
救出溺水者后,首先,應迅速清除其口鼻中的污泥、雜草,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后,將溺水者腹部置于搶救者大腿上,頭部向下,按壓背部,倒出其呼吸道和胃中的水。對呼吸、心跳停止的溺水者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經急救處理后送醫院做后期治療。
4.雷電常識
1.室內避雷方法
應關好門窗,盡量遠離門窗、陽臺和外墻壁。
不要靠近、觸摸任何金屬管線,包括水管、暖氣管、煤氣管等。盡量不要使用家用電器和通信設備,也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2.野外避雷方法
應迅速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或汽車內。遠離樹木、電線桿、煙囪等物體。不要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等。找地勢低的地方蹲下,雙腳并攏,手放在膝上,身向前屈。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要把金屬工具,如羽毛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不要打電話,不要騎摩托車、騎自行車趕路。
5.高層建筑火災逃生常識
1.逃生常識
利用樓梯走廊逃生。在火災形成初期,樓梯、走廊沒有被大火完全封閉時,可用淋濕的被子、毛毯裹住身體,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身沖出受困區。
利用窗戶逃生。在火場受困時,可利用窗戶逃生,將繩索*或床單一端系于室內固定構件上,沿繩索或床單滑下(樓層太高不建議用此方法)。
利用管道逃生。房間外墻壁上有供水管道時,可以利用管道逃生(樓層太高不建議用此方法)。
千萬不能乘坐普通電梯逃生。
2.求救常識
當著火層的走廊、樓梯被煙火封鎖時,被困人員要盡量靠近窗戶或陽臺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員發出求救信號,如呼喚、向樓下拋擲一些小物品。黑夜時也可用手電筒往下照,以便救援人員及時發現,采取措施。
室外發生火災時,不要隨便開門,以防外部火焰及煙塵侵入。應將毛毯等絲織物夾在門縫中,并不斷往上澆冷水。
在充滿煙霧的房間和走廊內,由于煙和熱氣上升,在離地板近的地方,煙霧相對少一些。逃離時,被困人員最好彎腰使頭部盡量接近地板,必要時匍匐前進。
切記不可鉆到床底下、衣柜內或閣樓上躲避火焰或煙霧。這些地方都是火災現場最危險的地方,而且不易被消防員發現,難以獲得及時營救。
6.電動自行車安全常識
1.不要過度充電
電動自行車電池的充電時間不宜超過12小時。過度充電會縮短電池壽命,多次長時間充電,會導致電池失水,嚴重的會導致電池過熱鼓脹,引發爆炸。
2.不要私拉電線充電
不要私拉亂接臨時電線進行充電,或從室內拉“飛線”到室外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否則電源線易受損引發火災。
3.確保充電器和電池型號匹配
在使用過程中,不要私自更換電動自行車電池或購買不同型號的充電器。參數型號的不匹配將導致充電過程中電壓過高,電池失水加劇,快速升溫引發爆炸。
4.確保充電場所安全
不要在公共樓梯間、樓道、安全出口等人員疏散區域充電,以免起火后阻塞安全通道,造成人員傷亡。
5.定期維修保養
不要使用“超期服役”電池,不要私裝防盜器,增加用電負荷。電動自行車發生故障后,要交給專業人員修理。
6.電梯安全常識
電梯發生故障時,乘客應保持鎮定,使用電梯內報警裝置如電話、警鈴按鈕等通信設備及時與電梯值班人員聯絡,并耐心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若電梯內報警裝置失效,可通過撥打手機等方式向電梯維修保養單位求救。電梯維修保養單位電話號碼印在《安全檢驗合格》標志貼上。若沒有任何通信工具,可拍打電梯門向外呼救。
如果遇到電梯急速下墜,被困者應將整個背部和頭部緊貼電梯廂內壁,并雙手抱頸,以防脊椎骨折。被困者也可采取半蹲的姿勢,腳尖點地、腳跟提起,借助腿部韌帶減輕電梯急速下墜對人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