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吉縣把馬鈴薯作為農戶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來抓,積極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種植規模,走上了科學化、訂單化、特色化的產業發展道路。
眼下正值馬鈴薯的收獲季節,記者走進紅耀鄉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井灣村,一派繁忙景象。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一顆顆馬鈴薯從地里跳躍而出,緊接著,分離、裝袋、上車,一車車的馬鈴薯被運走,馬鈴薯喜獲豐收鼓起了村民們的腰包。
目前,馬鈴薯產業成為紅耀鄉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年種植面積穩定在5萬畝左右,紅耀萬畝馬鈴薯種薯示范基地是全縣27個一級種薯繁育基地之一。當地海拔高、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生產環境無污染,適合當地氣候條件栽培的優質高產脫毒馬鈴薯品種——青薯九號,因產量高、品相好、品質優、口感佳、耐貯運、綠色健康,成為“西吉馬鈴薯”的典型代表。
在井灣村馬鈴薯大田里,記者碰到正在幫家里收獲馬鈴薯的王倩文,她和前來幫忙村民負責將機械挖出來的馬鈴薯從藤蔓上摘下并裝進袋子。談及今年的馬鈴薯,她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馬鈴薯種植同樣也是紅耀鄉小莊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記者見到小莊村馬鈴薯合作社負責人熊志忠時,他正在給前來出售馬鈴薯的農戶付款。過秤、卸載、結賬,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前來出售馬鈴薯的農戶即可獲得滿意的收入欣然離開。
紅耀鄉小莊村村民李正學曾經在外打零工補貼家用,由于收入不穩定,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后來他回到家鄉靠種馬鈴薯徹底脫貧,并被評為脫貧模范戶。“原本祖祖輩輩賴以為生的‘口糧’如今讓我脫了貧,還致了富,從過去的一貧如洗到如今年收入達到10萬元。”
在李正學家里,記者還看到由當地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馬鈴薯地窖,“這個地窖總共花了兩萬一,國家給我補貼了兩萬,相當于我基本沒花錢”。
今年,西吉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80萬畝,總產量150萬噸,總產值15億元,產業人均純收入1776元。如今的西吉人正伴著“薯光”走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
記 者:張甲杰 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