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吉縣通過轉變發展方式,確立產業扶貧理念,圍繞馬鈴薯、草畜、雜糧、蔬菜四大主導產業,推進“四個一”產業扶貧示范帶動工程,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地處西吉縣將臺堡鎮的寧夏佳立馬鈴薯產業有限公司已經形成集育種、生產、貯存、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使馬鈴薯產業成為全縣產業扶貧、農戶脫貧的支柱產業。
西吉是馬鈴薯種植大縣,馬鈴薯成為部分農戶賴以生存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我縣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每到馬鈴薯上市季節,在寧夏佳立馬鈴薯產業有限公司深加工區都會看到來交售馬鈴薯的各類車輛排起長隊,收購現場人頭攢動,一派忙碌景象。
村民 謝維紅:我今年種植了三、四十畝馬鈴薯,前幾天拉到馬鈴薯市場,價格比較便宜,佳立淀粉廠的價格確實高,價格是0.47—0.48元,我就交到了佳立公司,貨款一直在付,我們把馬鈴薯交易結束,現金就給我們付清了。
寧夏佳立馬鈴薯產業有限公司通過建立“公司+基地+園區+專業合作社”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與當地百姓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原料收購,在穩定市場,保障百姓種植利益,促進馬鈴薯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田海馬鈴薯購銷種植合作社負責人 田恢祖:我的馬鈴薯是從田坪收購點收來的,每天能交易三、四十噸馬鈴薯,價格是通過測定含粉量來確定價格,我們白天交貨,大額馬鈴薯款晚上就打到個人賬戶上了。
目前全縣淀粉加工企業正在緊張的加工生產當中,在寧夏佳立公司的淀粉加工車間,有3條年生產能力5.5萬噸的馬鈴薯淀粉生產線、1條年生產能力1萬噸的馬鈴薯全粉生產線,每年的淀粉產量在一萬噸左右,主要銷往山東、廣州等主要城市,進入10月,在淀粉生產車間里,機械轟鳴,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
△ 鈴薯進行去石、除泥等一系列清洗工作
作為西吉縣的一項支柱型產業,馬鈴薯到底是通過怎樣的生產最后成為淀粉的呢。首先馬鈴薯進行去石、除泥等一系列清洗工作,隨后被輸送到銼磨機中進行銼磨粉碎,并通過多級逆流離心篩,對薯渣進行洗滌、分離、脫水和濃縮,最后再通過對淀粉進行脫水、干燥以及冷卻過篩,達到產品質量要求。
佳立公司副總 李忠雄 :從10月3日開始,我們3個廠區累計收購了3.7萬噸原料,原料的平均單價截至目前為止是980元/噸,目前每天收購3300噸左右,淀粉生產也是比較正常,目前已經生產了3700噸淀粉。
在西吉大地,馬鈴薯產業蓬勃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寧夏佳立馬鈴薯產業有限公司從育種、種植、加工、銷售每個環節,都全面發力,各顯優勢。其中種子是發展農業的靈魂,對于馬鈴薯來說更是如此。為此,寧夏佳立馬鈴薯產業有限公司構建了“溫室生產原原種、基地擴繁原種、田間應用一級種”的梯級種薯繁育推廣體系,確保種植環節脫毒種薯“全覆蓋”。
佳立公司副總 李忠雄: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咱們是自然切塊,自然切塊種植過程中容易感染幾種常見的病毒,產量會降低,不耐貯藏,抗病性差,我們通過莖尖剝離技術生產的脫毒種薯,首先能提高產量,抗病性增強,耐貯藏,產量最少能提高30%,好的能提高100%,所以馬鈴薯脫毒種薯的生產是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要種出“致富薯”,種植環節尤為關鍵。對此寧夏佳立馬鈴薯產業有限公司流轉12000畝土地,建設了7000畝標準化馬鈴薯種植基地,提升馬鈴薯種植水平。通過集中連片種植、全面推廣“脫毒種薯+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機械化耕作”等綜合實用技術,建設綠色化、標準化、規模化連片種植基地。馬鈴薯種植過程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
佳立公司副總 李忠雄:佳立公司今年生產的組培苗是1320萬株,我們通過網室、智能溫室和日光溫室的生產,預計能收獲馬鈴薯原原種3800萬粒,今年銷售的馬鈴薯原原種共2200萬粒,主要是通過政府采購發放到建檔立卡戶手中,以每戶1000粒的標準發放,其余部分我們以訂單銷售的方式銷售到周邊省市。
進入10月,在一顆顆沾著泥土芬芳的馬鈴薯碩大滾圓,洋溢著豐收的喜氣,讓流著汗水、辛勞一年的農民滿心歡喜。在寧夏佳立公司馬鈴薯種植基地,機械收獲機正在繁忙勞作,工人們拎著筐分揀馬鈴薯,一片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現在公司全年吸收臨時務工人員3000多人次,支付農民工工資1100多萬元,支付土地流轉費750多萬元,產業帶動全縣農戶2.5萬戶,其中建檔立卡戶2800多戶。
工人 馬進忠:佳立公司挖馬鈴薯也開始了,已經有10天左右了,我負責帶領25—30人左右,一天每人能掙160元左右,早上7點到9點,開始吃早餐,四十分鐘,到12點就中午休息,一個小時。佳立公司馬鈴薯還能挖20—25天左右。
如今,寧夏佳立馬鈴薯產業有限公司以工業化的思維推動特色馬鈴薯產業發展,形成了繁育、生產、加工、銷售、貯存一體化的馬鈴薯產業化經營體系,打造出生態高效、品牌型的現代農業,綜合效益明顯。昔日不起眼的“土蛋蛋”如今變成種植戶的“金豆豆”,成為農民致富、企業增收的“黃金產業”。
△ 種薯繁育
△ 淀粉生產
2020年,西吉縣共種植馬鈴薯80萬畝。按照馬鈴薯“種薯繁育、鮮薯外銷、淀粉生產、主食開發”四薯并進的路子,全力打造馬鈴薯全產業鏈,做大“小土豆”,繪就“小康圖”,探索出了一條產業為基、龍頭引領、主體帶動、農戶參與、聯合經營的馬鈴薯全產業鏈產業扶貧路子,譜寫了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