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總投資5.3億元,開工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蔬菜深加工示范區和有機梨園現代產業示范區。”水發浩海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武維東介紹,項目于2020年7月開工,經過一年緊張施工,已完成并正式運營。
西吉縣立足海拔高、日照長、晝夜溫差大、土地無污染等資源優勢,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建立以新營、吉強、硝河、馬蓮、興隆等葫蘆河流域為核心冷涼蔬菜產業聚集區。
配套建成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鏈條、網絡化服務體系、品牌化銷售渠道,持續推動蔬菜全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全縣共種植各類蔬菜15萬畝,預計鮮菜產量可達69萬噸,產值10億元,增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元以上。
為了把蔬菜產業做優做強,當地政府按照根植寧夏、布局西北、走向全國的發展思路,抓住魯寧兩地東西部協作機遇,引進山東水發集團,建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產業園。
“其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占地1800畝,建設高效節能日光溫室106棟、全鋼架拱棚174座、智能溫室1座3.74萬平方米。”武維東介紹,智能溫室采用鋼結構建設,配套物聯網、水肥一體化和滴灌設施,緊盯南方沿海夏季蔬菜市場供給空檔,以無土栽培模式,生產瑪索、黃太極彩椒和釜山系列水果番茄及鮮切生菜等優質蔬菜。
“產業園以蔬菜種植的安全性、生態性、標準化、規模化、設施化、集約化和品牌化生產經營為出發點,引導農民發展科技含量高、營養、安全、無公害的農產品,推動當地農業生產向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高質量發展。”武維東介紹。
“運用科學技術,延長果蔬類保存期,實現錯峰銷售。”蔬菜深加工示范區引進世界先進設備,建成速凍、凍干生產線3條,建成年生產加工15萬噸蔬菜能力的食品加工廠1座,配套建成儲存能力1.2萬噸的冷庫。生產加工的南瓜、西蘭花、菜心、梨、萵筍等果蔬產品,銷往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巴西、泰國等國家和國內商貿市場。
有機梨園現代產業示范區建設研發中心、科研展示園、山地觀光園和采摘體驗園,展示梨樹新品種23個、新技術6項,精深開發果醬、果酒、飲料等系列產品。引進種植黃蜜冠梨等7個優質梨樹品種6000畝,建設科技展示區480畝,按照統一流轉土地、統一提供樹苗、統一種植技術、統一管理模式,掛果后包給農戶經營,統一訂單收購和市場銷售。
梨樹掛果穩定后,每畝預計收入2萬元,年收入1.2億元。規劃示范帶動全縣2萬戶農戶推廣種植梨樹10萬畝,努力將有機梨產業打造成山綠與民富有機融合的新興產業。
產業園通過開展有機蔬菜種植,冷凍果蔬、凍干果蔬、精深加工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等業務,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同時填補了中央廚房派送、冷鏈宅配、國內一線城市大型商超等供給市場空檔,增加蔬菜產業附加值。并吸納周邊剩余勞動力長期穩定到蔬菜產業園區就業。
“水發集團的引進,給西吉縣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路和經營理念,補齊了蔬菜產業發展的加工短板,開拓了銷售市場,必將有力促進全縣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西吉縣委主要領導說。
西吉縣堅持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借助現代化產業運作平臺,打造競爭力強、發展力持久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成集規模化基地種植、標準化冷鏈倉儲、集約化精深加工、體系化物流配送和品牌化市場營銷為一體的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有力推動當地設施農業、冷涼蔬菜、林草種植產業縱深發展,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戰果,持續提升鄉村振興發展后勁。
來源: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