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縣堅持走標準化規模養殖和“家家種草、戶戶養畜,自繁自育、適度規模”并舉的發展路子,不斷完善良種繁育、飼草料加工調制、舍飼高效養殖、動物疫病防控等技術保障體系。經過多年的發展,肉牛產業呈現出規模化發展、標準化養殖、產業化經營的強勁勢頭,成為當地優勢特色產業之首、六盤山肉牛養殖核心區、寧夏肉牛養殖第一大縣。
興隆鎮單家集活畜交易市場是西北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場,這里每逢集市,交易肉牛1200頭左右,年交易量20萬頭以上,交易額40億元,年銷往廣州、福建、深圳等地活牛10萬頭以上。一個市場帶富一方人,全縣從事肉牛交易經紀人560人、販運戶2800人,年創收3.5億元;位于興隆鎮的肉牛屠宰加工及精深加工項目建設完成,現已投產使用,年屠宰量在10萬頭以上。
“我們不只是要養好牛,而是要打造一條完整的肉牛產業鏈,做好肉牛產業大文章。”西吉縣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精心謀劃,搶抓機遇,步伐堅實。
肉牛產業的西吉貢獻
打造肉牛產業金字招牌,西吉蓄勢快發。
2022年,全縣肉牛屠宰加工及精深加工項目落位興隆鎮,一石激起千層浪。改項目規劃占地項目規劃占地 60 畝,其中專業屠宰分割車間規劃占地 30 畝,建設內容包括建設待宰、屠宰、排酸、分割、臨時冷凍、冷藏庫 4 類作業線;精深加工車間規劃占地 15 畝,建設內容包括調制肉制品、休閑牛肉產品、熟食腌臘加工產品大類產品的生產線;倉儲物流用房規劃占地 15 畝,建設內容包括智能化速凍庫、保鮮冷庫、常溫倉庫。開工建設后,西吉通過科學謀劃,精心組織,有序推進,項目建設和運營取得了明顯成果。
為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六新六特六優”和市委“五特五新五優”高質量發展戰略和自治區、固原市肉牛產業發展規劃,西吉縣依托“六區”產業布局,推行“751”肉牛發展模式,構建“飼草供給-良種繁育-標準養殖-風險防控-技術培訓-污糞資源-加工及品牌培育”7個體系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鏈條,從“扶持政策-責任體系-基層組織-72個重點村-94個存欄1000頭以上養殖示范村”等5項全產業鏈保障體系致力打造“六盤山肉牛”1個品牌。從而實現種源、養殖、深加工、科研、交易市場及冷鏈物流深度融合,一條完整的肉牛產業全鏈在西吉大地形成。
乘勢而上,社會各界再次將目光聚焦在西吉肉牛產業。 9月22—24日,固原市肉牛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產學研融合高層論壇在西吉縣召開,屆時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西吉共同探討交流“鏈”上發力拉動肉牛產業發展。由此,自治區和全市肉牛產業建設發展規劃在西吉大地會漸行漸近,愈加精彩。 肉牛產業的西吉路徑 西吉肉牛產業發展堅持以“六區”的產業布局為引領,即:“西繁東育”、“山繁川育”和“戶繁場育”的肉牛養殖和標準化生產區;形成興隆鎮單家集牛肉產品加工、配送和流通區;形成以興隆鎮為主的活牛交易核心區,帶動輻射馬蓮、偏城、興平、吉強發展肉牛交易區;形成以東西部鄉鎮和葫蘆河川道區鄉鎮的山區村為主的優質飼草種植、調制及配送區;形成以興隆鎮、什字鄉、馬蓮鄉為核心的糞污資源化利用區。全力推動肉牛產業持續壯大,成為富縣裕民的新載體,鄉村振興的新支點。 龍頭企業帶動。以寧夏四豐萬畝綠源家庭農場、寧夏向豐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等3家龍頭企業為領航,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通過“托管代養”“紅利反哺”“牛糞銀行”等模式,建立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帶動養殖合作社210家,帶動脫貧戶1.2萬戶,受益人口4.2萬人,人均增收5400元。 政企聯民互動。在用足用好區市肉牛產業發展政策的基礎上,縣委、政府每年安排扶持資金1.8億元以上,重點對“見犢補母”、優質牧草種植、全株玉米青貯加工利用、養殖示范村、“出戶入園”養殖園區、規模養殖場建設及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進行全產業鏈扶持和補貼。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更多的肉牛企業落戶西吉,營造全民參與肉牛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養殖大戶聯動。大力培育養殖大戶,打造養殖示范村、建設養牛專業鄉鎮,帶動全縣肉牛產業發展,培育標準化養殖場120家、打造養殖示范村188個、萬頭養殖示范鄉鎮13個,2022年建成“出戶入園”肉牛養殖小區17個,2023年新建“出戶入園”肉牛養殖小區10個,發展肉牛養殖戶4.5萬戶。 科技產研促動。堅持走“優質+高端”肉牛品種改良“雙輪驅動”技術路線,建設黃牛冷配改良點65個,年冷配改良肉牛8.6萬頭,肉牛良種率達到90%以上;鼓勵龍頭企業與寧夏大學、西北農科大等區內、區外高校、職業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建立產學研科研基地,增加肉牛產業的科技含量,提高肉牛品種質量、提高肉牛產業產品的質量、提高肉牛產業附加值,提高肉牛產業的經濟效益。 優勢品牌驅動。西吉出產的六盤山牛肉,肉質鮮嫩、瘦肉多、脂肪少、味道鮮美,牛肉瘦肉率80-85%,凈肉率達43%以上,蛋白質含量21-23%之間,脂肪含量0.1-0.3%,含有鋅、硒、錳等微量元素、各種B族維生素以及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全力建設牛肉分割包裝生產加工及線上、線下交易中心,開展訂單生產、冷鏈配送、定向銷售的產銷銜接渠道,推廣“互聯網+”、體驗消費等營銷模式。多次參加全國各地產品推介會,推介“六盤山牛肉”,打造“六盤山牛肉”品牌,全面提升了全縣肉牛產業的知名度和“六盤山牛肉”的美譽度。截至目前,在銀川、北京、福建等區內外建立“六盤山牛肉”網店和銷售窗口40個,實現線上線下交易額2.6億元。 金融助力引動。鼓勵引導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匯發村鎮銀行等銀行和金融機構,根據不同養殖規模,創新金融支持肉牛產業貸款品種和方式,采取“信用擔保”“政銀保擔”幾方合作等信貸服務模式,加大扶貧小額信貸、整村授信肉牛產業貸款等金融扶持力度,每年授信貸款10億元。同時投入政策性保險保障資金,每年投入500萬元以上,為產業發展夯實基礎。 三產融合傳動。在肉牛養殖中端發展的基礎上,向前后端延伸,前端建設生物飼料配送中心、肉牛交易市場等服務企業,終端重點建設興隆鎮肉牛屠宰加工項目和冷鏈運送項目,做到一二三產融合,延鏈補鏈強鏈,實現全鏈條產業發展,提高肉牛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肉牛養殖產值和經濟效益。 優惠政策鼓動。鼓勵拓寬銷售市場,支持企業、合作社、個體戶在全國一二三線城市及區內機場新建西吉特色農產品銷售門店,冠名“西吉好東西”標識門頭,主營西吉牛肉,經營時間滿6個月以上、銷售額達到100萬元以上,每家補貼20-30萬元;鼓勵居民刺激消費,聯合銀聯“云閃付”以及各大銀行手機APP,發放牛肉消費券,開展優質牛肉促銷活動,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從6月10日至12月底,縣域居民憑消費券在牛肉經銷店購買牛肉的,按照滿100元減15元,滿200元減30元,滿300元減50元的標準補貼,補貼資金150萬。 全縣舉力行動。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制定政策措施,成立肉牛項目專班,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堵點和問題,把肉牛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新支點,舉全縣之力推動肉牛產業持續壯大,助力縣域經濟發展和實現全縣鄉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打算計劃牽動。結合西吉縣肉牛產業發展實際,西吉縣制定關于促進當前形勢下肉牛產業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政策措施,重點圍繞落實獎補政策、穩定母牛存欄、降低飼草成本、引導及時出欄、強化保險兜底、拓寬銷售市場、延長產業鏈條、拓展消費幫扶、開展促銷活動等方面持續發力、破解難題,有效應對肉牛市場價格波動,緩解肉牛價格下跌對全縣肉牛產業的沖擊,減少肉牛養殖主體經濟損失,穩定肉牛產業發展信心。 西吉肉牛產業堅持種養結合糞污還田,實現良性綠色循環。 通過種養結合促進農牧統籌,建成飼草配送中心12家、有機肥加工廠6家、村級污糞處理站14個,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有機肥生產和糞污還田,實現低碳環保綠色;重點抓好種養結合,堅持以草定畜、增草增畜,持續推廣優質青貯玉米和紫花苜蓿種植,年種植一年生優質牧草48萬畝,紫花苜蓿留床面積36萬畝,累計建成青貯池3.2萬座290萬立方米,年加工調制優質飼草200萬噸以上;有機肥用于鹽堿地改良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從源頭上保障肉牛產品的綠色有機品質……低碳大幕由此拉開。 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縣域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肉牛全產業之都,端穩端牢“金飯碗”,興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一幅新的發展藍圖正在西吉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