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讓西吉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繼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抓好生態環境保護。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在西吉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領會精神實質,把精神落實到工作生活每一處。
葫蘆河,是西吉人民的母親河,她發源于西吉縣與海原縣交界處月亮山。是西吉縣重要的水域資源,千百年來孕育著西吉人民。葫蘆河在西吉縣境內,向南流經新營鄉、吉強鎮、硝河鄉、將臺堡鎮、興隆鎮三鎮兩鄉。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因干旱、打壩、修梯田加之在河道內建預制場、采沙場人為破壞等因素致使葫蘆河斷流三十多年。近年來,西吉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對葫蘆河進行了聯合整治。目前,葫蘆河呈現出流水潺潺、鳥語花香的宜人景象,已經成為人們消遣、游玩、垂釣、攝影的好去處,成為候鳥棲息繁衍的天堂。
要“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作為黃河支流的葫蘆河,是西吉縣的母親河,葫蘆河流域的水生態治理的成效直接影響著村民的生產生活。葫蘆河從干涸污染嚴重變成如今的水流清澈,西吉生態治理的成果不可一日而語。
葫蘆河流域十萬余畝水澆地過去一直依賴機井水,經過河道整治后,形成了一條水帶,輸送下來的水補充灌溉用水。前些年,因為葫蘆河斷流,川臺地灌溉大多用地下水,現在都在抽取河道水灌溉。興隆鎮單南村“四個一”林草試驗示范點,就是用葫蘆河河道水保障水源。根據監測,葫蘆河下游地下水位已由原來的30多米提升到40多米,短短兩年時間水位提高了近10米。曾經被淘沙、開墾、建廠蹂躪的千瘡百孔的葫蘆河傷口正在愈合,河床不再干枯、野生動物逐年增多,葫蘆河已經實現了綠水長流。如今葫蘆河已經徹底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草畜產業發展壯大了,脫貧致富不再是夢想。
為了實現山綠與民富雙贏,西吉縣在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大力發展“四個一”林草產業。通過流轉土地、村集體分紅、村民參與等方式,很多閑置耕地改造成林,把荒山變成了綠山,讓荒山成為了“金山”。各鄉鎮結合各地地域特點,形成了不同風格同等格局的產業結構。興隆鎮打造了五個大面積經果林種植基地,在經果林里套種不同品種的農作物增加收入。火石寨鄉根據當地氣候,通過流轉土地種植了芍藥、百合等中草藥,讓荒山變成了景點,讓村民成為了“導游”。王民鄉為在發展“四個一”林草產業的同時,鼓勵村民參與種植、就近務工,既改善了生態,還提高了村民收入一舉兩得……
一步一個腳印,生態治理是一項長期工程,理念是基石,規劃是關鍵,管理是保障。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著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