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點科普的事兒:提高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5年發表的《世界科技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從根本上說是知識的差距、人才和勞動者素質的差距。” 提高公眾科學素養關系到科技發展后勁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科學素質科普,就是提高全體公民的現代科學素質,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對社會的影響以及提高公民參與科學決策的意識和能力。
20世紀80年代以后,各個國家在促進公眾科學素質教育中紛紛設立各種獎項增強本國科技發展后勁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
1986年,英國皇家學會設立了“邁克爾.法拉弟獎”,鼓勵科學家為促進科普教育做貢獻。1988年,英國皇家學會科普教育委員會、皇家研究所、英國科學促進會和科學博物館共同創立了“朗—普倫斯科學書籍獎”。美國科學促進會設立了華盛頓科學寫作獎和威斯汀豪斯科學著作獎,獎勵學術著作和科普寫作的成果。1990年澳大利亞設立了“尤里卡科學普及獎”、“尤里卡科學書籍獎”、“尤里卡科學新思維獎”。在南美巴西,設立了Jose Reis科學宣傳獎。1987年2月,印度政府還專門設立了“國家科普獎”。韓國設立了“振興獎”獎項。1998年加拿大會議局和加拿大首席信息雜志共同設立了“信息技術杰出獎”,2005年始,我國國家科技獎勵項目中有科普著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習主席對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中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國家建設需要科普,人民的生活更需要科普。
同行科普,創造科普文化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