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授牌活動在京舉行。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馬建鄉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稱號并獲現場授牌。
去年3月,國家民委開展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評選工作,經過組織推薦、嚴格評選、公示等環節,決定命名248個地方和單位為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命名有效期為5年。此次活動,遴選了8個示范區、8個示范單位代表現場授牌,以莊重的儀式感發揮其引領示范作用。
馬建鄉位于西吉縣城以西30公里處,轄13個行政村8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45%。近年來,馬建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民族團結之花結鄉村振興之果”為品牌,堅持鄉村振興同步、民族團結同行、社會和諧同創、美好家園同建,全鄉呈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良好局面。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日子才算有盼頭,才是大家心中的小康。”大灣村村民馬志國說。馬建鄉各族群眾深度融合,常態化開展“三個一”系列活動。“一家人”共居共學,舉辦“端午共建頌黨恩·民族團結粽情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匯聚書香力量”等活動,引導各族群眾在廣泛交往中互知,在共居共學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條心”共事共樂,分層分眾開展“移風易俗”“我們的節日”等宣傳教育活動,大力選樹身邊的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和“好媳婦”等先進典型,引導各族群眾團結共事、彼此包容、美美與共。“一張網”共建共享,深化“1133”基層治理工作機制,推進鄉風文明實踐“積分制”“清單制”“網格化”管理,讓“一起生活、兄弟合伙,除了飲食、不分你我”成為馬建各族群眾的真實寫照。
同時,馬建鄉把民族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效能目標考核,納入鄉村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建設、鄉村振興等聯創聯動機制,圍繞凝心聚力、暖心惠民、柔風細雨、培根育苗、畫圓搭橋、固本培元“六大板塊”,高質量高標準打造示范點20個。
命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具體舉措。自2012年以來,國家民委聯合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或單獨命名了11批2055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榜樣作用。
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在推動形成黨的民族工作新格局、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豐富各族群眾參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除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馬建鄉,還有山東省威海市、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潘火街道、雍和宮、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城北街道幸福社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亞爾鎮新城西門村、云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西雙版納邊境管理支隊勐龍邊境派出所、共青團山東省委統戰聯絡部、武警部隊湖北省總隊恩施支隊、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延吉車務段延吉西站,共16個地區、單位到京參加此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授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