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這幾天,川口村有間“銀行”一直沒能閑下來。工作人員忙著核對“存單”、清點庫存,為迎接節后大批“儲戶”到訪做好準備。與眾不同的是,這里的“儲戶”存儲的是牛糞等畜禽糞污,取走的卻是農家生物有機肥。這間“銀行”也因此被當地人叫作“牛糞銀行”。
位于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興隆鎮川口村的“牛糞銀行”。
“在‘牛糞銀行’,建檔立卡戶可以用一噸鮮牛糞兌換0.7噸有機肥,非建檔立卡戶可以兌換0.5噸。如果家里沒地方存放,可以先把肥料存在‘銀行’,到需要的時候再取。”川口村黨支部負責人說,村民如果不需要用肥,1噸牛糞也可以兌換40元現金。
“牛糞銀行”實際是川口村所在興隆鎮建設的一項畜禽糞污資源化循環利用推廣項目。興隆鎮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的草畜產業大鎮,近年來,在產業和金融扶持政策的引領帶動下,當地畜牧業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全鎮牛存欄量5.2萬頭,羊存欄量6.5萬只,家禽4.8萬羽。
“興隆鎮每年產生畜禽糞污達70萬余噸,畜禽糞污污染問題嚴重影響產業發展環境和鄉村人居環境。”興隆鎮副鎮長趙強說,實施畜禽糞污處理項目,既是解決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破解規模化養殖瓶頸的有力舉措,更是優化鄉村人居環境的當務之急。
于是,興隆鎮引進寧夏源龍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以“村企合作”的模式,分別在川口村等村莊建設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循環利用推廣項目,收集處理養殖糞污,制作有機肥料,按照返還養殖戶和市場化銷售的方式,探索“變廢為寶”的有效模式。
在“牛糞銀行”,糞污資源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變廢為寶”。
在被叫作“牛糞銀行”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循環利用推廣基地,大片空曠場地被劃分為發酵區、原料堆積區、配料區、粉碎區等區域。據寧夏源龍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海龍介紹,他們在這里將糞污和作物秸稈混合,再添加生物發酵菌進行充分發酵,通過高溫可達70攝氏度的發酵過程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當半成品降溫后,再添加輔料、粉碎、過篩、包裝。全程50多天,牛糞等養殖糞污就變成了腐熟生物有機肥。
“牛糞銀行”倉庫里的腐熟生物有機肥料。
變廢為寶的“牛糞銀行”不僅有效解決了污染問題,還為當地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助力良多。在糞污資源化循環利用項目建設中,各村配合企業流轉土地建設處理場,有些村以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入股,有些村則以負責給企業收集運送的糞污量入股,年底都能拿到分紅。
“牛糞銀行”在全鎮布點的“分行”,也成了村里的扶貧車間,解決了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務工難題。據王海龍介紹,糞污處理場常年穩定用工20人,加上臨時務工人員,共可吸納解決35人就業,其中不少是各村的建檔立卡戶。
“我們就在廠里負責給肥料分包、碼垛、開鏟車運輸,每個月干滿30天就能掙3000元工資,干得好了年底還發獎金。”在“牛糞銀行”打工滿一年的川口村村民王存海說,在家門口上班就是圖個方便,既能照顧家里,又不耽誤干農活。
王存海說,村里的農用車現在都有了新的用途,村民們裝滿一車牛糞就拉到附近的“牛糞銀行”換成肥料。“這些年養殖產業政策好、補貼多,咱們村的牛產業‘牛氣’起來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美氣’,誰也不愿意在家門口堆牛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