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一旦有人生病或者發生其他意外,就會變得比低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還要困難。”1月14日,寧夏西吉縣王民鄉三岔村村委會主任馬旭東告訴記者,村民馬志江因腰肌勞損嚴重無法外出務工,一家三口只能守著12畝旱地和2頭牛過日子。2020年3月,馬志江家被納入邊緣易致貧戶后,經各方幫扶和自身不懈努力,全家穩步遠離貧困邊緣。
在貧困戶、低保戶邊緣游走,分散在各個角落的特殊困難群體,曾是寧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之一。一旦遭遇不幸,這些邊緣易致貧人口以及脫貧不穩定人口就容易滑入貧困戶之列,成為新增的貧困人口。
2020年,寧夏瞄準突出問題、薄弱環節,在全區集中開展查損補失、查漏補缺、查短補齊、查弱補強“四查四補”工作,全面排查和解決影響脫貧質量問題。在“四查四補”中,馬志江等邊緣易致貧戶被“深挖”了出來。
“去年3月,我們入戶開展‘四查’,核實出因大病、慢性病、上學等導致收入不達標、生活不景氣的10戶非建檔立卡戶。”馬旭東告訴記者,核查完畢后,村上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將這10戶納入邊緣戶,使其可以享受產業補貼等非建檔立卡不能享受的政策。之后,馬志江利用5萬元貼息貸款和10萬元低息貸款購買了11頭牛。2020年,低保和一個公益性崗位使馬志江家增加收入12432元,民政救助、村集體經濟分紅、種植養殖補貼等使他家增加收入22300元。
開展“四查四補”,不僅讓三岔村10戶邊緣易致貧戶遠離貧困邊緣,也讓王民鄉的39戶邊緣戶、42戶脫貧監測戶和16戶兜底戶遠離貧困。
截至2020年12月20日,通過強化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寧夏對2.65萬邊緣易致貧人口、1.49萬脫貧不穩定人口,側重產業就業、社會保障和金融信貸支持,一戶一策、應扶盡扶,90%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前些日子,我花2.8萬元購買了一輛農用車,準備今年大干一場。”馬志江說,他正琢磨著把圈里的牛換成育肥更快、收入更好的西門塔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