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復工開始,我們的營業額大概在100多萬元。僅中國農業銀行愛心超市的線上銷售,每天就能收入10萬元。”4月26日,西吉縣新營鄉蘆子溝村雜糧種植加工基地負責人常曉明,當著駐村第一書記陳昌的面算了一筆賬,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基地車間里,工人們正在打包當天要發往外地的小米,快遞盒堆成了小山。遼寧、上海、常德、合肥、烏海……快遞單上的地址,幾乎囊括了全國各省。
小秋雜糧種植是蘆子溝村的主要產業之一,全村耕地7760畝,其中小秋雜糧種植面積就占到3000畝以上。“咱們這兒土質好、海拔高、日照充足,生長的小米不論從黏稠度和出油量來說都屬上品,營養價值很高。村里有加工基地,村民種植的小米成熟后交給廠子加工,方便省事還不愁銷路。”陳昌介紹。
靠著種植小秋雜糧,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180元,貧困發生率從2014的50%下降至目前的0.14%。
為推進雜糧產業提質增效,西吉縣建立標準化栽培、精深加工、市場銷售3個體系。2019年建設26個1000畝以上市級雜糧標準化種植基地、28個500畝以上縣級標準化種植基地和1個100畝以上優新技術集成示范園,引進優良品種70個。全縣種植雜糧(油料)100萬畝,其中玉米50萬畝、油料18萬畝、谷子8萬畝、糜子10萬畝、蕎麥7萬畝、裸燕麥3萬畝、豆類4萬畝。如今,該縣加工生產的優質糜子、谷子、蕎麥粉、蕎麥糝子、蕎皮藥枕等產品走出大山,進入超市,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在將臺堡鎮牟榮蔬菜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在給已經長出嫩芽的蔬菜苗扯地膜,脫離白色地膜的束縛,菜苗露出它原本嫩綠的顏色,生機盎然。“這個基地有460棟大棚,全部種的菜心,第一批菜心預計5月初就能上市。”基地負責人伏小剛介紹。
今年,西吉縣共需育苗1.2億株,育苗中心及菜農自育種苗1億株,需在縣外訂購2000萬株。
2019年,西吉縣建立“輪作、節水、綠色、冷鏈、銷售”5個冷涼蔬菜發展體系,重點打造以硝河、將臺堡為核心的萬畝現代農業冷涼蔬菜示范園。全縣建設26個標準化蔬菜種植基地共2.5萬畝,建設蔬菜保鮮冷藏庫1.2萬平方米,制冰廠12家。種植蔬菜15萬畝,其中芹菜6萬畝,胡蘿卜3萬畝,辣椒1.5萬畝,甘藍、番茄、娃娃菜、花椰菜、西蘭花、紅蔥、百合、菜心等共4.5萬畝。
在草畜產業方面,西吉縣堅持走“家家種草、戶戶養畜,小群體、大規模”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并重的路子,加大飼草基地建設,種植青貯玉米20萬畝、紫花苜蓿1.5萬畝。
2019年,全縣肉牛飼養量33.1萬頭、肉羊飼養量87.9萬只、生豬飼養量18.02萬頭、禽飼養量147.3萬羽,形成了多元化、規模化的養殖格局。
在馬鈴薯產業方面,按照“種薯繁育、鮮薯外銷、淀粉生產、主食開發”并進的路子,加大種薯繁育基地建設,推廣馬鈴薯脫毒種薯,建設種薯繁育基地11.29萬畝,引進馬鈴薯新優品種10個,2019年全縣種植馬鈴薯85萬畝,脫毒種薯應用率達90%以上,實現了馬鈴薯種植面積、產量和效益“三提升”。
4月22日,新營鄉洞子溝村的25噸黃芪正在裝車,將被運往甘肅。“我們村從2016年10月開始種植中藥材,去年種了400畝,秋天的時候沒挖完,春天再挖的時候,價格漲到了1公斤4元以上。”村主任茍小順告訴記者。
來拉貨的人看到黃芪個大心實,想要多拉一車,被茍小順拒絕了。“這會的黃芪已經長了嫩芽了,根部發紫不能挖。”他堅持自己的原則。今年茍小順準備繼續帶著村民種植中草藥,“我們要打造特色富民產業。”他說。
2020年,西吉縣共申報50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種植面積42848畝,其中紅花40398畝、黃芪1400畝、板藍根1050畝。
今年,西吉縣將打造全縣6大產業優勢區,在紅耀、新營、田坪等西部鄉鎮著力打造馬鈴薯產業優勢區;在興隆、什字、馬蓮等鄉鎮著力打造草蓄產業優勢區;在硝河、將臺堡、馬蓮等鄉鎮著力打造冷涼蔬菜產業優勢區;在興平、震湖等鄉鎮著力打造中藥材產業優勢區;在偏城鄉涵江村、硝河鄉新莊、將臺堡鎮新岔村等17個鄉鎮24個村,加大青貯玉米種植面積,著力打造無籽粒玉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