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吉縣堅持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以設施和裝備升級為重點,大力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進程,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作業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33.7萬畝,實施旱作節水覆膜種植110萬畝,糧食總產量38.5萬噸,面積、總產、單產實現“三增長”。
嚴格管控基本農田“非糧化”、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加快推進基本農田建設、高效節水灌溉、耕地地力保護、水土綜合治理,實現農田排灌能力、農機作業能力、耕地生產能力“三力提升”,全縣現有耕地面積210.08萬畝,其中水澆地12.95萬畝、旱地197.1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175.56萬畝,旱地占總耕地的93.8%,且大都屬中低產田。全縣累計投入資金12.52億元,建成“宜機化”高標準農田63.13萬畝,萬畝田疇沃野勾勒出“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連、渠相通”的現代農業新畫卷。
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01.93萬畝,小麥、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播種面積分別為10.1萬畝、38.9萬畝、53.5萬畝。小麥、玉米、馬鈴薯三大主要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83.39%,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達到63.5%,秸稈處理機械化水平達到61%,谷物產地烘干機械化水平達到45.4%。累計爭取國家補貼資金7174萬元,撬動社會資金2.5億元,享受農機購置補貼機具達到12607臺(套)。拖拉機擁有量達到20824臺,配套農機具達到29153臺(套),拖拉機配套農具比達1:1.4。全縣農機總動力達62.45萬千瓦,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2%,被評為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示范縣。
西吉縣持續強化政策扶持措施,加大項目投入力度,規范行業服務體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扶持引導、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引領、農機用戶積極參與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機作業服務從以前簡單的耕、種、收產中環節向當前的覆膜、施肥、殘膜回收等產前、產后延伸;由以前的大田生產向設施農業、畜牧等多行業領域縱深拓展;農機服務面從集中連片向縱深分散、跨區作業延伸,社會化服務面積不斷擴大。累計扶持發展農機化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組織43家(農機作業公司29家),農機作業服務專業戶7674家,農機作業服務面積達110.76萬畝。
緊緊圍繞主要農作物結構布局,以玉米、馬鈴薯等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園區建設為突破口,以主要農作物耕整地、種植秸稈處理等主要環節機械化技術為重點,組裝配套相應的機械化技術、作業模式,探索總結出玉米覆膜精量播種、馬鈴薯壟作、膜上覆土等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模式,全面推廣高效節能、綠色環保、智能高端的名特優和復式農機化新機具,近三年累計推廣旱作節水技術機械化覆膜211.17萬畝、農機深松整地項目1.125萬畝、農機化示范園區建設2個、農作物秸稈機械化打捆綜合利用作業面積22.7萬畝,完成作物秸稈打捆56萬噸、農業生產托管面積12.95萬畝。新建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園區1個,園區示范推廣全程機械化技術較傳統技術減少生產投入10%至15%,畝均節約成本100至150元,畝均增產1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