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則百業興。近年來,寧夏西吉縣把“交通先行”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突破,凝心聚力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以“把握機遇抓謀劃、突出實效抓建設、創新模式抓管養、立足民生抓運營”為抓手,聚焦“建管養運”四篇文章,搶先實施農村公路管養“路長制”,全力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逐步建成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村組為網點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
齊心協力“建”好路,構建通達通暢網絡。西吉縣堅持規劃引領,立足經濟發展實際,制定《西吉縣“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西吉縣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等政策性文件,為全縣新時代“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撐。“十四五”以來,投資5.12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29公里,投資668.02萬元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42.08公里,實現所有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常住人口20戶以上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100%。將農村公路建設與鄉村振興、紅色旅游、產業布局深度融合,建設了一批連接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龍王壩鄉村旅游村等旅游景區的公路,連接馬鈴薯、冷涼蔬菜標準化種植等多元蔬菜生產基地、肉牛養殖基地的公路,有效助推了西吉縣旅游產業和農業產業的發展。
全力以赴“管”好路,保障交通運輸安全。西吉縣率先在全區實行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管養“路長制”,以集中破解農村公路管養難題為突破口,建立了由政府縣長擔任總路長,分管副縣長擔任副總路長,縣交通運輸局局長擔任縣級路長、分管副局長擔任縣級副路長,19個鄉鎮人民政府鄉鎮長擔任鄉級路長,295個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擔任村級路長的組織責任體系。落實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制度,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依法監督各級路長按時完成農村道路安全隱患整治工作,提升農村公路服務水平。嚴格落實部省農村公路技術標準和“七公開”、“三同時”制度,積極開展農村公路建設、養護、運營領域信用評價工作,對轄區內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實施全方位監管,一次性驗收合格率達100%,真正實現了質量達標、安全可靠。組建縣有綜合執法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常態化開展路巡、路查和路域環境整治提升。
多措并舉“養”好路,打造舒美通行環境。西吉縣被確定為全國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通過3年試點建設,19個鄉鎮統籌公益性崗位、保潔員、護林員和社會服務崗等四類人員5310人為養護網格員,將日常巡查、日常養護、應急保障責任落實到路段、到人頭,全縣19個鄉鎮295個建制村“路長制”設置率達100%,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全縣農村公路管養治理體系已經形成。落實養護市場化改革,采用“專業化+社會化”相結合的管養模式,即日常小修保養由養護機構和網格員實施,養護工程以招投標方式發包給社會企業實施。通過在日常性養護上抓全面,在季節性養護上抓重點,在修復性養護上抓時效,農村公路養護質量和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近三年投入5796.89萬元實施修復性養護工程578.07公里,修復性養護工程比例達6.75%,舒美通行環境逐漸形成。
融合發展“運”好路,建立高效運輸體系。全面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建成等級客運站18個,維修改建鄉鎮“多站合一、一站多用”多功能便民服務站6個,開通6條客貨郵商合作線路。全縣運營的農村客運班線90條、班次175.5個,運營城鄉公交線路15條,新能源車輛18輛,建制村通客車率100%。落實89個偏遠建制村農村客運班線1.5萬元/年·車補貼政策,推行“互聯網+鄉村客運”便民模式,聚焦“快遞下鄉”及“農貨出山”,實施“客貨郵商”融合推進“快遞進村”,統籌解決農民群眾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郵政寄遞,打通快遞服務“最后一公里”。運用平臺風險點自動預警和提示卡提醒,強化農村客運安全監管和服務質量監督,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經營,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確保農村客運班線“開得通、留得住、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