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正月初五。當人們還沉浸在新年幸福團聚的喜慶之中時,西吉縣400余名勞務人員已經滿懷憧憬登上了去往銀川、陜西、甘肅、內蒙古等地務工的包車,開啟了新的征程。
5天后,西吉縣又集中輸送818名勞務人員赴福建、內蒙古等地務工。
今年,我區持續深化就業創業優先工程,全面推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提質擴容。在面臨經濟考驗與壓力的當下,固原市西吉縣這個全區人口第一大縣,如何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如何高質量充分就業?如何讓不愿出門的“90后”思想上“破冰”,行動上“突圍”?記者用三個“故事”講述西吉縣如何把就業穩崗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2月7日,西吉縣集中輸送818名勞務人員赴福建、內蒙古等地務工。
“我沒想著外出務工,你們回吧。”即便對面是西吉縣震湖鄉副鄉長、勞務站副站長單亞軍,蘇堡村村民邵勝利也不留情面地“懟”了回去。
春節前是務工人員返鄉高峰期,西吉縣組織鄉村干部、勞務信息員深入村、組對全鄉5700名勞動力開展全覆蓋摸排,動態掌握勞動力的年齡結構、技能水平、就業意愿等信息,為精準對接、定向化輸出提供數據支撐。30多歲的邵勝利就在這時候被單亞軍“摸”了出來。
1月中旬,單亞軍第一次敲開邵勝利的家門,動員他外出務工。邵勝利一家四口人,主要靠幾畝農田為生,平時在周邊打點零工。
似乎被“懟”回來在意料之中,單亞軍笑著離開,“干的就是這份工作,這點臉色不算啥。”
兩天后,邵勝利打開門一看又是單亞軍,直接扔下一句,“我還是不想出去。”
第三次,單亞軍給邵勝利講了福建企業的工資待遇并且告訴他到外面見見世面能開闊自己的眼界。可邵勝利依舊抱著不想出去的執念。
有了前三次登門拜訪的經歷,單亞軍了解到,邵勝利的妻子常年在家,能夠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為說動邵勝利,第四次單亞軍改變了戰略。他聯合村黨支部書記、主任等人做起了邵勝利妻子的思想工作。
“你放心去打工,家里我照顧。”邵勝利的妻子勸說丈夫。
“你們來一下,他想通了。”春節前的一天,邵勝利的妻子撥通了單亞軍的電話。
這次再聽單亞軍介紹福建的企業,邵勝利聽得是津津有味。2月2日,邵勝利乘車前往福建飛毛腿企業務工。

“95后”的王坪村村民李兵(化名)高中畢業后,一直宅在家,最大的興趣和愛好就是上網打游戲。
除夕當天,李兵家里人員聚齊,村黨支部書記張占斌來給李兵一家拜年。
祝福的話說完,耿直的張占斌直奔主題,“在家不出門,只知道玩游戲,咋不出去掙錢呢。”聽到這話,李兵的父親有些不高興,變相地發出了“逐客令”:“先過年,其他的年后再說。”
正月初一,張占斌自掏腰包購買了禮物登門賠禮,并看望了李兵80多歲的奶奶。看到李兵在屋里打游戲,張占斌傾聽李兵父母的煩惱并且開導他們鼓勵、支持孩子到外地務工。初二,張占斌抓住李兵父母走親戚的時機,又來到家里單獨給李兵做起了動員工作,“你不能靠父母養活一輩子,自己要學技能。”經過近一個小時的促膝交談,李兵的思想發生了轉變。
正月初四,張占斌收到一個“大禮包”。李兵想去銀川的餐飲企業務工,父母也支持他的想法。
西吉縣主動與銀川市、內蒙古、新疆、甘肅等地用工密集型企業對接;與新疆阿克蘇眾聯勞務派遣有限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年提供崗位1300個以上。同時,針對本地產業需求,與吉興建筑、寧夏金盾、文山測繪等企業和本地種植養殖合作社開發“家門口”崗位300余個,實現離土不離鄉靈活就業。
“我已經定了,正月十五后,去政府‘點對點’聯系的內蒙古一建筑企業當膩子工。”2月8日,西吉縣震湖鄉李章村村民蒙振明說。
之前,蒙振明常年在內蒙古、甘肅等地打零工,由于缺乏技術,只能賣苦力在工地上扛水泥、搬沙子,收入一直不穩定且比較低。去年8月,震湖鄉正式成立建筑勞務品牌,圍繞工程項目和就業需求,開展瓦工、膩子工、電焊工、汽修工、風電工等技術工種培訓并頒發技能證書,拓寬群眾就業渠道。同時,該鄉根據市場需求計劃建立風電、汽修等特色勞務品牌,以此推動當地勞務產業發展。
蒙振明的朋友是一名膩子工,他親自帶著蒙振明從基礎學起,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蒙振明漸漸掌握了相關技能。
鄉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得知他掌握了技術后,迅速為他人崗對接。蒙振明說,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能這么快就能找到工作,而且還技術對口。
截至目前,西吉縣開展各類招聘會15場,發布用工信息6期,推薦就業崗位5000余個,累計轉移就業15429人,其中政府主導的有組織勞務輸出10930人,正月初一至初十勞務輸出5412人。西吉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縣鄉村三級組織領導體系,建立健全品牌培育體系,完善人崗對接體系、政策激勵體系、服務保障體系是實現勞務輸出工作開門紅的關鍵。